切换语言 : English 繁體

博物馆概况


欢迎光临澳门钟表博物馆,能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展示珍贵的钟表馆藏,深感荣幸!


博物館所在位置w.jpg


澳门钟表历史简述


澳门,古称为“濠镜”, 1554年开埠通商,1557年允许葡萄牙人在此建城定居,至今开埠已有400多年。随着远东航路的开辟,澳门逐渐成为了以贸易和宗教交流为主的交通枢纽。在十六世纪后半叶,教廷和各个教派不断为进入内地传教作种种尝试,由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如何进入内地进行传教事业成了传教士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耶稣会规划了以澳门作为远东中心的策略和方向,当时的传教士们首先抵达澳门,并学习汉语。

几经探索后,罗明坚和利玛窦以展示西方科学这一传教策略成为第一批将钟表带入内地的传教士。1582年,利玛窦携带自鸣钟抵达澳门,以此为礼缓缓打开了北上的通道,几经波折后,在1601年终于得以入京面见明朝的万历皇帝。当时利氏派人去澳门准备献给皇帝的礼物,其中就包括两座大、小自鸣钟。

机械钟表未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宫廷和学者较常用的定时器有日晷、水钟、铜壶滴漏等,而民间则使用观日、察猫眼等自然现象来略知大概。相对而言自鸣钟走时精准、报时直观,因此成功引起皇帝注意,深得其爱,自此紫禁城多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两座自鸣钟成功打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更成为了此后皇宫收藏,甚至制作自鸣钟的源头。

进入清代,技术派传教士多在澳门登陆和停留,康熙皇帝曾多次从澳门招揽了徐日升、安多等葡国人入京供职为宫廷服务。并且钟表收藏逐渐从宫廷扩展到民间,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也使得钟表贸易逐渐繁荣。至乾隆年间钟表贸易日臻鼎盛,广州在一口通商政策下成为唯一通商口岸,而澳门则是这些来华商人及其家眷的居住地。在贸易季(每年八月至下年一月)之外,来自英、法、瑞等国的商人便回到澳门居住,有些逝世后便葬于澳,如中国市场表之父伊伯利的家族成员,以及大八件之父爱德华播威的弟媳等,如今都静静地安葬于离此不远的圣公会马礼逊堂的公墓里。可以说,澳门作为钟表的采购转口之地,在中国钟表文化史上地位特殊而卓然。


澳门钟表博物馆简介

 

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和四季变化等周期性天文自然规律,并运用这些周期现象作为测量时间的尺度。时计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和观察中产生和发展的产物,从日晷、圭表、水钟、铜壶滴漏、沙漏等,到机械钟表的兴起,将无形的时间转化成可丈量的循环运动。作为日常生活的实用工具,时计与我们息息相关。一枚时计的产生涵盖了科学和艺术的交融,也是人文精神和知识的延伸和结晶。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地,更是中国钟表文化历史上不可忽略的浓厚一笔。但随着战火和贸易港口的变迁,澳门钟表历史逐渐被埋没。

澳门钟表博物馆作为一家私人博物馆,由两层合共六个展区组成,分为四个常设展区(包括近现代手表区、沛纳海展区、古董钟及怀表区和表迷互动区)以及两个不定期展区(包括活动展区和名家收藏区),我们希望透过展示从400年前至今的各类时计,和大家一起跨越时间和空间,携手发掘和研究这段历史。

方荣毅馆长,作为澳门本地的钟表收藏家,常年在世界各地搜罗各类时计,有感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携手博物馆团队从零开始建立一间有趣好玩的博物馆,接待本地和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访客,传承澳门的钟表历史,弘扬钟表知识和文化,为本澳旅游业尽微薄之力。同时,我们很荣幸地为大家介绍方馆长的良师益友——霍飞乐老师。作为澳门本地的独立制表师,他同时也是机械工程师及古董钟表修复师,华语表圈中的修表能手,资深钟表收藏家及评论家。本馆有幸展出其作品,我们将齐心合作,填补澳门制表的空白,尽力培养更多的钟表人才。


方館長.jpg

澳门钟表博物馆 馆长

方荣毅 先生

霍生照片.jpg

澳门独立制表师

霍飞乐 先生




DSC02683W1.jpg


澳门钟表博物馆外观一览




澳门钟表博物馆由两层合共六个展区组成,分为四个常设展区(包括近现代手表区、沛纳海展区、古董钟及怀表区和表迷互动区)以及两个不定期展区(包括活动展区和名家收藏区),而每星期的固定时间,由资深制表师坐镇表迷互动区,向观者展示制作和维修钟表的艺术。


穿过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智慧和实践融合成的时间隧道,游客可以感受到钟表文化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内部一览▼▼▼


DSC03043 16_9W.jpg

DSC03109 16_9W.jpg

DSC02908 16_9W.jpg

DSC02785 16_9W.jpg




回最顶